黨建展廳并非簡單的歷史陳列場所,而是承載紅色基因、強化理想信念的 “精神課堂”。它以 “黨建引領” 為核心,通過系統化的空間設計與內容編排,將黨的百年歷程、理論成果、實踐成就與時代精神融為一體,讓參觀者在沉浸式體驗中,讀懂黨的初心使命,感受信仰的力量。無論是面向黨員干部的教育學習,還是面向群眾的紅色科普,黨建展廳都承擔著 “以史為鑒、以文化人” 的重要使命,成為連接過去、現在與未來的精神紐帶。
空間敘事:以 “時間軸” 串聯百年征程
黨建展廳的空間布局,多以 “黨的發展歷程” 為邏輯主線,構建清晰的 “紅色時間軸”。序廳通常以莊重的黨徽、黨旗為視覺核心,配合 “為人民服務” 等核心宗旨的立體字,瞬間營造出嚴肅而神圣的氛圍,讓參觀者在踏入展廳的瞬間,便感受到強烈的精神感召。
主體展區按歷史階段劃分為 “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”“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”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”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” 等板塊。每個板塊通過實物展品(如老黨員的入黨申請書、革命時期的文件手稿)、場景復原(如模擬的 “紅船會議” 一角、改革開放初期的家庭場景)與圖文展板結合,讓歷史場景 “可觸摸、可感知”。例如,在 “新時代” 展區,通過大型沙盤展示脫貧攻堅成果,標注全國脫貧摘帽縣的分布,配合動態數據屏呈現 “GDP 增長”“民生改善” 等核心指標,讓新時代的成就直觀可見。
尾廳則以 “展望未來” 為主題,設置 “初心誓言墻”,參觀者可在此重溫入黨誓詞,電子留言屏允許寫下對黨的祝福與個人承諾,這些內容會實時滾動展示,形成 “薪火相傳” 的互動氛圍,讓紅色教育從 “被動接收” 變為 “主動參與”。
內容呈現:讓理論與實踐 “雙向奔赴”
黨建展廳的內容設計,注重 “理論深度” 與 “實踐溫度” 的平衡,避免空洞說教。在理論解讀方面,采用 “通俗化表達”:將 “馬克思主義中國化” 的理論成果,轉化為 “理論發展樹” 動態圖譜,從毛澤東思想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,每個理論分支都配有對應的歷史背景與實踐案例,點擊屏幕即可查看詳細解讀;“黨章發展歷程” 展區,通過對比不同時期的黨章版本,用動畫演示核心條款的演變,讓枯燥的條文變得生動易懂。
在實踐展示方面,聚焦 “身邊的黨建故事”:設置 “黨員先鋒崗” 板塊,展示本地優秀黨員的工作場景照片與事跡視頻,如社區書記解決群眾難題的紀實片段、科研工作者攻克技術難關的歷程;“黨建 + 民生” 展區,用互動地圖標注黨建引領下的民生項目(如老舊小區改造、鄉村振興示范點),觀眾點擊點位可觀看改造前后的對比影像,感受黨建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。這種 “宏大敘事 + 微觀故事” 的組合,讓紅色精神不再遙不可及,而是能在身邊找到鮮活注腳。
技術應用:用科技為紅色教育 “賦能”
黨建展廳的技術應用,始終服務于 “精神傳遞”,讓紅色教育更具沉浸感與感染力。
VR/AR 技術重現歷史場景:戴上 VR 設備,可 “走進”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,體驗 “挑糧小道” 的艱辛;通過 AR 掃描展板上的 “長征路線圖”,手機屏幕會彈出對應的歷史事件動畫(如 “飛奪瀘定橋”),讓觀眾仿佛置身歷史現場。
數據可視化讓成就 “看得見”:巨型數據墻實時展示本地黨建工作的核心數據(如 “黨員人數增長”“基層黨組織覆蓋率”“為民辦實事數量”),用動態圖表呈現 “黨建引領經濟發展” 的關聯曲線,讓抽象的成果轉化為直觀的視覺沖擊。
互動裝置強化參與感:“黨史知識問答” 互動屏采用 “闖關” 模式,題目涵蓋歷史、理論、時事等內容,答對后可解鎖對應歷史事件的趣味科普;“紅色歌曲互動臺” 允許觀眾點播經典紅歌,演唱時屏幕會同步播放相關歷史影像,讓歌聲與畫面共同喚醒紅色記憶。
教育意義:從 “參觀” 到 “踐行” 的精神升華
黨建展廳的終極價值,在于推動紅色精神從 “認知” 走向 “踐行”。它通過營造莊重而生動的氛圍,讓參觀者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洗禮:黨員干部在此重溫入黨初心,強化 “為人民服務” 的宗旨意識;青少年在此了解黨的歷史,樹立 “聽黨話、跟黨走” 的理想信念;普通群眾在此感受黨的領導帶來的發展變化,增強對國家與民族的認同感。
許多黨建展廳還會定期舉辦主題活動,如 “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展”“新黨員入黨宣誓儀式”“老黨員講革命故事” 等,讓展廳成為常態化紅色教育的陣地。參觀結束后,不少單位會組織討論分享,讓參觀者結合自身工作與生活,談感悟、定目標,將展廳中的精神觸動轉化為實際行動的動力。
黨建展廳的存在,不僅是對紅色歷史的紀念,更是對未來的召喚。當紅色故事通過空間敘事變得可感可知,當理想信念通過互動體驗深入人心,這里便不再是靜態的展示場所,而是能激發奮斗力量、凝聚前進共識的 “精神加油站”,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的征程中,持續煥發新的活力。
最近幾年隨著科技發展,智慧黨建展廳在組織和企業中掀起了熱潮。智慧黨建展廳是打造線上的黨建展廳,展廳中有視頻和圖文、視頻、解說員講解等全方位的多維度展示黨的艱苦歷程,打造身臨其境的沉浸交互體驗。那么一個完美智慧黨建展廳的設計,有哪些注意事項呢?
在商業競爭愈發激烈的當下,相關數據顯示,超80%的客戶會因企業第一印象影響合作意愿,而企業展廳作為展示企業實力、文化與產品的前沿陣地,無疑承載著塑造“第一印象”的重任,其設計至關重要。據市場調研機構統計,參觀者對企業展廳的平均停留時間僅在30-45分鐘之間,要想在如此有限的時長里脫穎而出,一個優質的企業展廳設計,方能精準傳達企業核心價值,給參觀者留下深刻印象。
在新一代星鏈技術的推動下,各行各業正步入智能化的快車道。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,企業如何更有效地吸引客戶關注,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。如今,展廳作為連接企業與消費者的關鍵平臺,其重要性日益凸顯。展廳通過直觀的產品展示、趣味橫生的交互設計,不僅增強了消費者的認知,還帶來了身臨其境的真實體驗,于是數字展廳、線上展廳應運而生。
截止至今日,展廳設計早已突破了以文字、展板等為主的傳統形式,轉而使用更具現代化的數字手段,設計風格日漸千變萬化,并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。
在展廳設計中,立柱的處理常常是個難題。因為很多立柱作為承重柱,既不能拆卸,又比較占地方,還可能會讓空間顯得擁擠。但別擔心,通過一些簡單的設計方法,不僅可以讓這些立柱變得不那么礙眼,甚至還能成為展廳的一大亮點。
黨建室、黨建廉政展廳、村史館、校史館、軍史館、校園文化,提到這些想必大家應已經很熟悉了,如果突然有一個科技展廳讓我們設計,大家知道該從何入手嗎?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析一下科技展廳應該從何入手。科技展廳實現了數字展示與藝術展現的完美結合。它突破思維定式,強化區域科技優勢,以參與、體驗、互動性的展品為展示手段,實現展示高端技術和超強實力的目的。
在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,數字展廳作為新型的文化傳播和教育平臺,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變著人們的參觀體驗。本文將帶您走進數字展廳的世界,探討其核心價值,并介紹信可威在這一領域的創新實踐。
黨的二十大指出:“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。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,推進新型工業化,加快建設制造強國、質量強國、航天強國、交通強國、網絡強國、數字中國。”
以“鋼鐵鍛造文明”為核心線索,融合工業遺產保護、技術創新敘事及沉浸式展廳設計體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