展廳是品牌的“立體故事書”,每一寸空間都在說話。如何用設計語言講好一個品牌的匠心與追求?
本期帶來林豐玻璃展廳設計案例分享,從空間布局到細節呈現,拆解如何通過產品和材料陳列、工藝展示與場景營造,將品牌理念融入空間肌理,讓訪客在參觀中讀懂品牌背后的故事與實力。
品牌底色的透明轉譯
林豐玻璃展廳內,自然光與人工光共譜"光隨玻動"的旋律。以"明區-過渡區-暗區"劃分光影章節,讓玻璃的通透質感隨光線躍動——恰如品牌平衡傳統與創新、功能與美學的定位。
選材區"無眩光、強細節、顯質感"的光影準則,無聲傳遞"品質至上"的核心理念。每一道光線折射,都是品牌靈魂的溫度印記。
消費心理的理性共鳴
打破傳統堆砌模式,設計師"用戶決策導向"的陣列系統。"先定類型→再選規格→最后看效果"的邏輯鏈,通過分類指引建立產品類型認知,引導用戶自然完成從了解到決策的過程,將選材效率轉化為實實在在的銷售力。
8大產品矩陣以"功能模塊化+邏輯可視化"布局,無聲詮釋"全方位解決方案"的品牌定位。展架傾角與色溫選擇,皆是品牌多維特質的精準注腳。
生活方式的差異化躍升
"玻語藝境"理念下,玻璃從展品升維為藝術媒介。家居展區變身藝術化樣板間,玻璃門承載美學、背景墻成為畫布。
這種跨界精準擊中體驗經濟需求——訪客的驚嘆,實則是對林豐創新基因的價值認同。品牌由此從建材供應商轉型為生活方式引領者,差異化印象深植人心。
好的展廳設計要成為"會生長的品牌容器"。以形變神不變的設計哲學,為林豐玻璃展廳注入長效生命力,展廳隨產品線進化持續講述新故事,擺脫傳統展示空間"建成即過時"的營銷困局。
當光線穿過玻璃門灑落彩虹光斑,當玻璃背景墻折射品牌LOGO微光,林豐的品牌故事無需文字詮釋,設計讓品牌展廳成為長效營銷載體。
設計師用光影證明:頂級品牌營銷,始于空間匠心,成于心智共鳴,終于商業空間的生命史詩。
黨史館總讓人們充滿敬畏——它不僅是一座建筑,更是一部立體的史詩。黨史館的設計不是簡單的陳列堆砌,而是一場跨越時空的 “對話”—— 讓泛黃的文獻開口講述初心,讓斑駁的實物重現奮斗現場,讓冰冷的建筑流淌著滾燙的信仰。
在展廳設計中,光影并非單純的 “照明工具”,而是與展品共生的 “敘事伙伴”。通過燈光、投影等多媒體光影元素的精準設計,既能突出展品細節、傳遞核心信息,又能營造契合主題的氛圍,引導參觀者情緒,讓靜態的展品在光影中 “活” 起來,實現 “光為展品服務,影為體驗賦能” 的效果。
當觀眾走進展廳,是哪些細節讓他們不自覺舉起手機?是什么力量讓冰冷的展臺變成流動的故事?展廳展館的設計,不再是局限于文字、圖片、展墻等傳統手段,更多地融入了多樣化元素,在整體風格、色彩搭配、造型設計上別出心裁,呈現出多樣化趨勢。在信息過載的時代,“元素提煉”正成為展廳設計的生死線——堆砌讓人遺忘,克制方能永恒。本帶你用設計師的X光眼,洞穿空間敘事本質。
“未來”是一個進行時,設計不僅要提供空間載體,更應該表達企業精神和未來科技發展的內核。
極簡并非意味著簡單,而是對造型的細致打磨和提煉,去除冗余,保留核心。設計力求干脆利落,如同行云流水般一氣呵成,彰顯大氣風范。以最精煉的點、線、面,構建出引人共鳴的場景,巧妙實現以簡馭繁的效果。這樣的設計創造出一種寧靜而沉浸的氛圍,使觀眾的目光聚焦于重點展示的信息,凸顯展品或主題的魅力,從而更加深刻地感受展覽空間的內涵,進一步提升了整體的吸引力。
走進煥然一新的徐州市交通工程總承包有限公司產業工人培訓中心,明亮的燈光下,工人們正聚精會神地操作著設備。墻面展示區清晰呈現操作規范,專業教學區配備先進工具設備,導視系統指引著各個功能分區——這里已成為集理論教學、實操演練、成果展示于一體的現代化培訓基地。然而在五個月以前,這里還只是一個“空蕩的毛坯空間”改變始于專業團隊進駐,一場空間魔術自此展開。
藝術場景是展廳設計中吸引眼球的魔法武器!它將背景畫、半景畫、造景、道具、雕塑、蠟像、多媒體等展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,形成多姿多彩的場景形式。展廳中的文字和實物傳遞的信息往往有些枯燥乏味,參觀者可能會覺得無聊或者難以理解。這時候,藝術場景的作用就變得非常關鍵了!
在自然與藝術交融的空間里,四個風格鮮明的展廳依次鋪展。它們以海洋、森林、雨林、沙漠為靈感源泉,用獨特的設計語言,將自然生態的魅力與展廳的展示功能結合,打造沉浸式體驗,帶領參觀者穿梭于不同自然場景,觸摸自然肌理,感受生態多樣。
近年來,人們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,社會對新能源汽車的環保功效也得到了廣泛認可。對于新能源汽車行業或經銷商來說,為了更好地促進新能源汽車銷售,向政府或企業集團展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,新能源汽車展廳等平臺形式的展覽是必然的。為了提升客戶的購車體驗,幫助實現新能源汽車的銷售,建設新能源汽車展廳尤為重要。那么新能源汽車展廳是如何設計的呢?